中山大学校徽

中山大学

985 211 双一流

  •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 http://www.sysu.edu.cn/2012/cn/index.htm http://admission.sysu.edu.cn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2017年学校决算总收入超过75亿元人民币。

学科实力较强,影响力突出: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位居国内高校并列第3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3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6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40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

学生就业率(含国内外大学升学深造)、就业满意度等均居国内高校前列,毕业生基础扎实、发展后劲强:超过一半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研究生主要前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等事业单位就业;在校生在ACM国际决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连续七年(2011-2017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共获得29亿元科研经费。近两年,学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0项,居全国高校前5位;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立项数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学校建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科研创新平台。

中文名称 中山大学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外文名 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
简称 中大
院系设置 49个学院、8个系部
类型 综合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国家标准编码 10558
类别 公立大学
创办时间 1924年(甲子年)
校训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知名校友 丁颖、许宁生、林若、彭清华、黄华华、何冲、马薇薇、梁维东
本科专业 130个
本科招生电话 020-84036491、020-84111598
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珠峰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研究生院、自主招生、国防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2]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
硕士招生电话 020-84111686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41个
党委书记 陈春声
现任校长 罗俊[1]
QS世界排名 287名(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
QS亚洲排名 42名(2020年QS亚洲大学排名)
全国综合排名 9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主要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截至2018年5月) [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截至2018年5月)、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项(截至2018年5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

所有数据均来自互联网,与实际数据可能有部分差异,请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