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是青海省唯一的师范类普通高校。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院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教育援青重点支持高校、首批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青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6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就地培养、就地供应”的方针,成立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主要举办本科教育。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4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原青海师范大学与青海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2000年至2004年,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银行学校等相继并入。2013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有城西、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13.26亩。其中,城北校区占地1139.55亩,于2016年10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是建国以来青海省教育事业单项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6207万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15.09万册。
全日制在校学生13450人。其中本科学生8960人,专科学生2983人,全日制硕士生1086人,全日制博士生80人,留学生41人。截至目前,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0万余名。
学校设有18个学院、3所附属中学。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现有教职工1234人(含工勤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0人。其中,教授240人,副教授328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208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青海省“昆仑学者”34人次,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才39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46人。
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班禅研究院等33个研究机构(智库)。学校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
学校高原体育运动教育训练特色突出,女子篮球队先后17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李春秀同学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铜牌,切阳什姐同学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银牌。尹顺金同学获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金牌。
学校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2018年,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领衔的“团队式”帮扶体系。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26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2014-2018年共有161名学生赴外交流学习。
中文名称 | 青海师范大学 |
---|---|
主管部门 | 青海省 |
简称 | 青海师大(QNU) |
院系设置 |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民族师范学院 |
类型 | 师范 |
地址 | 城北校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延长段38号;城西校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五四西路38号 |
类别 | 公立大学 |
创办时间 | 1956年 |
校训 | 勤学修德、为人师表 |
知名校友 | 李鹏新、王予波、苏宁、切阳什姐 |
本科招生电话 | 0971-6318787 |
属性 |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省属重点大学 |
硕士点 | 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个 |
硕士招生电话 | 0971-6309024 |
博士点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 个 |
党委书记 | 毛学荣[2] |
现任校长 | 史培军[2] |
全国综合排名 | 460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
主要奖项 |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运动会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银牌 |
所有数据均来自互联网,与实际数据可能有部分差异,请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