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 】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 400余公里,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 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 建校初期 高起点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学校于 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 人民 政府和教育部 “省部共建” 大学, 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 ( “一省一校”),2016 年成为内 蒙古自治区一流大学建设支持高校, 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2 018 年成为 教育部和 内蒙古 自治区 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 机构、学科与专业设置 】 学校由校本部、交通学院、满洲里学院构成,另设有 1所新机制新模式独立学院——创业学院。校本部设有21个 学院 。
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 1 1 大学科门类,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 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 1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 1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2 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 5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蒙古语言文学) 、中国史入选自治区 “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 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现设有 94 个本科专业,有 1 21 个本科教学实验室、 97 个校内外教学实习 实训 基地。现有 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 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现有 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人才培养 】 全校有各类在校生 27132 人 。 其中 , 本科生 16051 人、 博士研究生 782人、硕士 研究生 6058 人 , 校本部本科生 14026 人、 博士研究生 782人、硕士 研究生 5760 人、来华留学生 年接收量近 800人 。在校生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 3 0 %左右。 建校以来,先后涌现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刘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赵进才等一批杰出校友。
【 师资 队伍 】 全校有在编教职工 195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66人,教授266人、副教授450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098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占73.6%,教授256人、副教授387人。 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9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2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126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5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团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4个、教学团队26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18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
【 科学研究 】 学校 拥有 省部共建 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 国家重点实验 室 1个,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另 在蒙古学、 民族学、生物学 、生态学、化学等 学科 领域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 11 个;有 内蒙古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等 42个(理工科32个、人文社科10个)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共完成理工科 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 462 项 、 新获批 立项 520项 ,主持或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 61 项 。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研项目 711项、 新获批 725 项 。 获国家 技术发明 奖二等奖 1项, 获内蒙古自治区 自然科学奖 、 科技进步奖 33 项 ;共获准人文社科类项目 1128项,包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6 项、重点项目 6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2项 、重大委托项目 1项 。 获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奖 (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奖 3 项 、三等奖 2项,内蒙古 自治区哲学 社会 科学 优秀 成果 政府 奖 286 项 (其中,一等奖 17项)。 基于 Web of Science统计结果,2 020 年学校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 2012年的 7 倍。
【 社会服务 】 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明显 提升,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民族文化大区强区建设、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面向地方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建立了牛、羊和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 ,开展肉乳产业结合的肉牛产业模式研究与试点推广示范,与地方优势企业合作开展肉牛提纯复壮与奶绵羊品系繁育工作 ;集成草地适应性放牧利用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改良技术和刈割草场持续利用技术,进行了现代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扎实推进内蒙古 “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提出中国北方退化河湖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维持方案与对策;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解决马铃薯行业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传统蒙药基础上,利用现代药学技术开发创新蒙药;针对原矿杂质矿物质提纯分离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系列膨润土深加工专利技术; 针对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开发了合成气制异丁醇关键催化剂和核心技术工艺; 为自治区发展战略性新兴光伏产业、建设光伏小镇与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开发出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支持多字体的蒙古文 OCR系统、蒙汉机器翻译系统、蒙古文与西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蒙古文手写识别系统等。发挥民族学等人文学科优势,参与自治区民族文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共建契丹辽文化产业化研究中心,助力契丹辽文化申遗与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为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成立了“蒙古国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研究院”以及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共建“内大智库”, 2017 年学校入选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先后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 国际 交流合作 】 学校与国(境)外的 105 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 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 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 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留学生汉语预科培养基地、国家汉办来华留学生新汉语水平网考考点,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 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 年接收 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 蒙古、俄罗斯、韩国、日本、柬埔寨、老挝、孟加拉、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卢森堡、乌克兰、西班牙、英国、美国、多哥、津巴布韦、科特迪瓦、摩洛哥、尼日利亚、赞比亚等 32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近800人 。
【 办学条件 】 全校占地面积 3801.5亩 ,建筑面积 84.97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1.21 亿元。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 1851.51亩 ,建筑面积 70.22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0.62 亿元。图书馆 是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和 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B级成员馆、省级中心馆, 全校印本文献 348.93万册(校本部308.02万册) 、中外文数据库 102 个、电子图书 70.87 万种、全文电子期刊 6.83万 种。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
【 办学目标 】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特别是考察内蒙古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 “双重任务”办学基本方针,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扎根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加快推进 “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中文名称 | 内蒙古大学 |
---|---|
主管部门 | 内蒙古自治区 |
外文名 |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
简称 | 内大(IMU) |
院系设置 | 蒙学、民社、文新、历旅、法学、外语、公管、哲学、经管、数科、物科、电信、化工、生科、软件、交通 |
类型 | 综合 |
地址 | 北校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南校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满洲里校区:满洲里市华埠大街1号 |
国家标准编码 | 10126 |
类别 | 公立大学 |
创办时间 | 1957年 |
校训 | 求真务实 |
知名校友 | 杨晶、张杰、巴森 |
本科招生电话 | 0471-4992253 |
属性 | 211工程、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全国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防生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 |
硕士招生电话 | 0471-4992114、4992461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7个 |
现任校长 | 陈国庆[4] |
QS亚洲排名 | 417名(2020年QS亚洲大学排名) |
全国综合排名 | 178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
主要奖项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3个 |
所有数据均来自互联网,与实际数据可能有部分差异,请谨慎使用